①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何时需要? ② 需要多少能力资源? ③ 有无矛盾?如何协调? 换句话说,每一个层次都要处理好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做到计划既落实可行,又不偏离经营规划的目标。上一层的计划是下一层计划的依据,下层计划要符合上层计划的要求。如果下层计划偏离了企业的经营规划,即使计划执行得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全厂遵循一个统一的计划,是ERP/MRPⅡ计划管理最最基本的要求。
1 经营规划 企业的计划是从长远规划开始的,这个战略规划层次在ERP系统中称为经营规划。经营规划要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策略,为企业长远发展做出规划,主要是: ① 产品开发方向及市场定位,预期的市场占有率; ② 营业额、销售收入与利润、资金周转次数、销售利润率和资金利润率(ROI); ③ 长远能力规划、技术改造、企业扩建或基本建设; ④ 员工培训及职工队伍建设。
① 把经营规划中用货币表达的目标转换为用产品系列的产量来表达; ② 制定一个均衡的月产率,以便均衡地利用资源,保持稳定生产; ③ 控制拖欠量(对MTO)或库存量(对MTS); ④ 作为编制主生产计划(MPS)的依据。 销售规划不一定和生产规划完全一致。例如,销售规划要反映季节性需求,而生产规划要考虑均衡生产。在不同的销售环境下,生产规划的侧重点也不同。对现货生产(MTS)类型的产品,生产规划在确定月产率时,要考虑已有库存量。如果要提高成品库存资金周转次数,年末库存水准要低于年初,那么,生产规划的月产量就低于销售规划的预测值,不足部分用消耗库存量来弥补。 对定货生产(MTO)类型的产品,生产规划要考虑未交付的拖欠定单量(Backlog),如果要减少拖欠量,那么,生产规划的月产量要大于销售规划的预计销售量。
② 资源需求计划 同销售与运作规划相伴运行的能力计划是资源需求计划(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资源需求计划所指的资源是关键资源,可以是关键工作中心的工时、关键原材料(受市场供应能力或供应商生产能力限制)、资金等。用每一种产品系列消耗关键资源的综合平均指标(如工时/台、吨/台或元/台)来计算。ERP是一种分时段的计划,计算资源需求量必须同生产规划采用的时间段一致(如月份),不能按全年笼统计算。只有经过按时段平衡了供应与需求后的生产规划,才能作为下一个计划层次──主生产计划的输入信息。 有些ERP软件是从销售与运作规划(SOP)层次开始的。计划期一般为1年,时段为月;至少每月复核一次,作必要的修订。
总之,主生产计划在ERP系统中的位置是一个上下内外交叉的枢纽,地位十分重要。在运行主生产计划时要相伴运行粗能力计划,只有经过按时段平衡了供应与需求后的主生产计划,才能作为下一个计划层次──物料需求计划的输入信息。主生产计划必须是现实可行的,需求量相需求时间都是符实的,没有夸大或缩小。 它必须是一种可以执行的目标。只有可执行的才是可信的,才能使企业全体员工认真负责地去完成计划。因此,主生产计划编制和控制是否得当,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关系到ERP系统的成败。它之所以称为“主”生产计划,就是因为它在ERP系统中起着“主控”的作用。 我们强调主生产计划的重要意义是指普遍的情况,特别是多品种小批量和有多种变型的系列产品的情况。如果企业产品的生产周期特别长,比如说在9或10个月以上,同时每年生产的数量又只有少数几台,那么主生产计划的重要性可能就不一定十分明显。德国的重型设备制造业习惯用的一种粗计划/细计划的计划系统,主生产计划相当于这种系统中的矩阵粗计划,也就是负荷/能力矩阵。 ② 计划对象与方法
3)预计可用库存量(Projected Available Balance,简称PAB)。可用库存虽是现有库存中,扣除了预留给其它用途的已分配量,可以用于需求计算的那部分库存。它同现有量不是同一个概念。 预计可用库存量=前一时段末的可用库存量 + 本时段计划接收量 - 本时段毛需求+本时段计划产出量 上式中若右侧前3项计算的结果为负值,说明如果不给予补充,将出现短缺;也就是表中预计可用库存量行中上面一半的数据。如表中时段2,前3项计算结果是6+0-8=-2。在发生计划产出量后计算的结果,显示在预计可用库存量下面一半行项中。
4)可供销售量(Avanable to Promise,简称ATP)。由于按设定的批量投产,计划产出量会出现大于净需求的情况。此外,若预测值大于合同量,毛需求取预测值,也会出现产大于需的情况。在某个计划产出时段范围内,计划产出量超出下一次出现计划产出量之前各时段合同量之和的数量,是可以随时向客户出售的,这部分数量称之为可供销售量。这个信息主要是供销售部门决策用的,它是销售人员同临时来的客户洽商供货条件时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称之为可销售,而不称可定货、可签约或直译可承诺。可供销售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可供销售量(ATP)=某时段计划产出量(含计划接收最)- 下一次出现计划产出量之前各时段合同量之和。